The Borneo Architecture Journal

View Original

肯雅兰历史

Click here to read in English

一家家不同的小型工业店铺拼连在一起,组合成肯亚兰社区的商业区

肯雅兰社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。这里曾是占地近560英亩的 “上合发园” 部分地段,由潮州籍企业家黄木春家族拥有的大园丘。该综合农场在1910年前后开垦,大规模种植橡胶和花生,并栽种蔬菜瓜果,饲养鱼、猪和鸡。在全盛时期,上合发园拥有200名员工,其中多数是居住在附近的伊班族人。

黄木春于1869年出生于广东潮安县,少年时期南下来到西加里曼丹的坤甸经营杂货店,后转战至古晋,在海唇街10号创办了上合发宝号。他曾担任顺丰公司(古晋潮州公会的前身)的总理,在潮人社群中备受尊敬,并赢得了第二代白人拉者查尔斯·布洛克(Charles Brooke)的信任,因此获得了“上合发园”地段。

肯雅兰发展的前因

1933年,黄老先生辞世后,其后人逐渐将上合发园的地皮分割出售,其中大部分土地被婆罗洲房屋发展局(Borneo Development Corporation)收购,这便催生了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肯雅兰园发展项目。婆罗洲房屋发展局是由共和联邦发展公司于1958年8月28日成立,旨在推动砂拉越和沙巴的多样化经济发展。1962年,共和联邦发展公司将其股份出售给砂拉越和沙巴政府。到了1992年,该公司一分为二,分别在砂拉越和沙巴独立发展,再无关系。

肯雅兰社区的便利性,其中肯雅兰商业店铺与邻近的住宅区紧密相连

肯雅兰社区的发展

肯雅兰社区是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发展项目,在当时可是绝无仅有的大项目,先后分成三期进行。首期工程于1968年启动,主要是住宅区;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包括住宅区和商业店铺,构成项目的核心。

肯雅兰社区的住宅区是由一排排1-2层高的排屋组合而成

肯雅兰社区的儿童乐园,园内种植了茂密的绿植,并放置了最具象征性的恐龙模型

此外,住宅区的发展还围绕着绿地,形成了肯雅兰社区丰富的绿地资源。经过长期发展,肯雅兰社区不仅拥有许多小型工业店、多间中小学和幼儿园,以及不同的宗教场所,而且配备了完善的基本设施,包括市场、小贩中心、邮政局、警局等,使社区结构非常完善且便利。

肯雅兰社区的市场,这里成为附近居民购买新鲜蔬菜、肉类以及享用早茶的聚集地

肯雅兰国民小学是一所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国型公立小学

在肯雅兰社区的全盛时期,商业区从早到晚人潮涌动,尤其是名噪一时的肯雅兰戏院。除了经常上映的精彩剧目,当时的天王天后级大牌艺人,如:刘文正、邓丽君、费玉清、钟镇涛、甄妮等,都曾在此登台表演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,当年红极一时的台湾电视剧《星星知我心》中的大小演员们,也在此登台亮相。

在肯雅兰戏院与购物中心那曾经熙熙攘攘的门口,一幅描绘“永恒的肯雅兰”主题的壁画静静悬挂,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往日辉煌

肯雅兰的商业区,宽敞的人行步道贯通其中,戏院旁边的步道广场曾是各路江湖人士的聚集地。其中包括出售自制跌打膏药、蛇药等商品的小贩,他们以生动的表演和流畅的推销话术,常常吸引众多人群,在夜幕下围成了一圈圈的人潮。

文章致谢 :
星洲日报:蔡羽《肯雅兰集体记忆》

See this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post